一、紅龜

紅龜是福鼎小吃。皮用蒸熟的糯米粉和入紅色食用染料,搓揉而成,紅龜的餡是用曬乾炒熟的豌豆粉(加少許麵粉)和著紅糖蒸熟後搓成團狀,然後又搓成長條狀,最後用刀切成一粒粒,搓成圓狀充餡,將皮和餡包好後,重新搓圓。放入用柚木制刻成的模具中,印壓成“龜”形後,用蒸籠蒸熟,用柚葉作墊底,擺在竹蔑上,晾乾即成。

 红龟.jpg  

 

二、福鼎檳榔芋

原名“山前芋”,福鼎傳統的特產之一。檳榔芋烹調方法多種多樣。製作零星點心時,將其洗淨,切塊泡入開水中煮熟。起鍋後,去皮,將熟芋磨成糊狀,按31的比例,加入幹薯粉,拌攪均勻作為餅皮。喜鹹者,用豬肉香菇作餡,製成鹹芋餅;喜甜者,以炒花生、炒芝麻、沙糖作餡,製成甜芋餅。喜香脆者,放人油鍋,炸熟;喜柔軟者,用芭蕉葉片墊底,放入蒸籠蒸熟即成。現有檳榔芋粉成品,拌以食油、沙糖、花生、芝麻等,用文火攪拌片刻即可上席,為人民大會堂國宴食品。右图为槟榔芋加工后的香芋条。

 福鼎槟榔芋香芋条.jpg   

 

三、芋泥

故鄉有兩樣土特產出名,一為四季柚,二為山前檳榔芋。山前地處桐江畔,土含沙質,水源豐富,培育出的芋頭個兒大,狀似臺灣人嚼得滿口黃牙的檳榔,是以得名。這種芋頭味兒特別香糯,把它蒸熟去皮,就露出紫的肉,熱乎乎的,香飄十裡。肉質十分香酥細膩,牙口不好的老人就愛拿酥爛的芋塊沾白糖吃。小時候,我也常吃,如今,似乎唇齒留香。故鄉人似乎更愛把芋子做成香甜可口的芋泥。從前,這可是人們宴席上必不可少的一道甜品。把芋塊碾成紫色的芋泥後,和上白糖粉、桂粉、豬油、揉成團,再取一個碗形模子,底部放上切碎的核桃、紅綠瓜、蜜棗等各色蜜餞,再填上芋泥,壓平,上渦蒸十來分鐘,取下來,倒在扁平白瓷盤上,輕輕敲敲,那芋泥就脫模而出,有了個半球形的漂亮形狀。淡紫的半球面上嵌著五色蜜餞,散發清新的桂花香,再澆上一勺蔥花油,那滋味美得可以讓人咬下舌根。許多旅居在外的故鄉人回到家,都盼著能再品嘗一次故鄉的芋泥。年初,上海的阿姨回家,同回來的還有僑居澳洲的阿姐,父親宴請她們,佳饌滿桌,而她們卻對那道水晶芋泥情有獨鍾,邊吃邊嘖嘖不已。難忘故鄉的味道呀!也許她們和我一樣,都難以改變故鄉的水土滋養出的口味。

 

 

四、太極芋泥 

 

福鼎檳榔芋1000克,豆沙75克,白糖250克。熟豬油150克,紅櫻桃2粒。具體制法:一、先將檳榔芋去皮,洗淨切塊,上籠蒸一小時取出,用刀板壓成泥,揀去粗筋。二、然後將芋泥裝入碗內。加白糖215克,熟豬油125克,清水150克攪拌均勻,攤平後上籠,用旺火蒸一小時取出。三、鍋置微火上,下熟豬油25克,白糖35克,豆沙、清水50克攪勻,煮成豆沙稀泥,起鍋用鐵勺舀起,在芋泥的右邊澆成“S”形。芋泥和豆沙構成“S”形對角,分別安上櫻桃,就形成一個太極圖形,稱為太極芋泥 。

  太极芋泥.jpg 太极芋泥2.jpg太极芋泥3.jpg

五、魚片粿湯 

先取鰻魚精肉(去骨刺)打成肉泥,與地瓜粉、味精、鹽精、白糖、少許薑末和食用堿一起拌勻,手拈入鍋煮熟,然後把米粿切成小條放入同煮片刻。這樣魚味參入粿條,粿條的的香味也被魚片吸收。再加少許辣椒、米醋調之,美味爽口,魚片韌且脆,米粿柔且軟,吃起來軟硬兼備,別有一番風味。

魚片粿湯.jpg   

 

六、牛肉丸 

取牛肉剁成肉醬,放入地瓜粉、味精、鹽精、白糖及少許食用堿一起揉拌均勻,成為牛肉丸坯。鍋內燒滾湯。用手拈牛肉丸坯成粒放入鍋內,把浮熟肉粒撈於碗內,再加湯、放辣、米醋,就成為獨具風味的牛丸內了。你若吃上這碗牛肉丸,將是一次美好的享受。

 牛肉丸.jpg  

 

 

 

  七、禦豆酥:福鼎禦豆酥,遐爾聞名,是群眾愛吃的糕點小吃。它的原料主要是禦豆、麵粉和白糖,製作工序很簡單,人人部會做.將禦豆煮熟去皮壓糊,與麵粉一起揉成麵團,爾後搓成一粒粒小圓球,放入鍋內炸黃,撈起待涼;白糖加水煮成稠油狀後倒入禦豆麵球,這時停火,下不停地翻炒,使白糖凝固成粒狀附於面球表面即成。清甜香酥,令人垂涎。

 御豆酥.jpg 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月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